数智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坐标重构与价值坚守
徐光涛;<正>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深度融入,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新定义人类的学习方式。作为教育者,我们在这场变革中需明晰自身定位,既要接纳技术赋予的各种可能性,又要坚守教育的核心价值。教育部出台的《关于组织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,为数智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指明新方向。广大教师应积极参与数字化变革,抓住机遇提升自我,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。《通知》提出,用三到五年时间使“熟练应用数字化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成为新常态”,这是时间表,也是前进的号令。
新时代背景下教学评价改革的理念转型与创新探索
<正>策划人语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,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,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。2020年10月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》,强调要“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”“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、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,促进学生身心健康、全面发展”。教育评价的核心变革落于教室、成于课堂,教育评价改革是系统性综合改革,核心路径是深入推进课堂中的教学评价改革,可以说,教师有怎样的教学评价理念和策略导向,课堂就会有怎样的教学路径和育人思路。
理解数学核心素养的“表现空间”——数学教师学科评价素养的新向度
林祥华;新课程改革背景下,评价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对教师评价素养有较高要求。文章在分析数学核心素养评价机制的基础上,提出并阐释“数学核心素养的评价活动有赖于以适切的任务情境构建核心素养的‘表现空间’”的观点,并以核心素养表现空间为核心,对数学教师评价素养进行解构,以期为数学教师开展核心素养评价、提升评价素养提供参考。
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物理学业述评:内涵意蕴与体系建构
欧剑雄;学业述评是教师基于多维证据,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质量描述,并提供个性化指导建议的一种质性评价方式。开展学业述评对促进师生发展、落实教育评价改革、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高中物理学业述评的实施,可从学习态度、行为习惯、素养发展三个维度观察学生学习行为,通过优化评价任务设计、合理选用技术手段,收集和分析学生行为信息,并借助“三维现状+成长轨迹+行动处方”的文本表述框架形成学业述评报告。
循证取向的知识结构化教学评价——以高中化学“元素周期表的应用”为例
童文昭;邹国华;杨梓生;循证取向的教学评价即基于证据的教学评价,与传统教学评价相比,循证取向的教学评价纳入了多方证据的支持,并注重将外部的有效证据与个人的教学经验进行整合,有助于提升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。循证取向的知识结构化教学评价,核心任务是基于证据对学生在知识本体、认知和实践三个维度的结构化程度进行判断。在评价实践上,首先应根据知识结构化评价要求设计相应的评价目标、评价标准和评价工具,然后依次开展基于证据的课前、课中和课后评价。正确处理好数据、证据、经验之间的关系,是确保循证评价科学有效实施的关键。
表现性评价赋能科学实践:理据与策略
陶嘉逸;周文叶;科学实践对学生科学概念发展、观念培养与能力培育具有重要意义。过往的研究对课堂中如何开展科学实践已有诸多讨论,然而针对科学实践需要怎样的评价思考相对不足。本研究在对表现性评价进行迷思澄清的基础上,结合其理论与技术,针对当前科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,探讨表现性评价赋能科学实践的理据和策略。概要来说,表现性评价赋能科学实践是要将评价融入科学实践的进程,强化素养导向的循证理念,促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。具体策略包括设定素养目标、聚焦学习表现,创设实践情境、提供实践任务,开发评价规则、促进批判性对话。
形成性评价的内涵、设计与实施
宋昕昊;原梦琪;姚建欣;随着评价理念的不断更新与评价方式的持续发展,形成性评价正日益成为支持学生学业进步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。文章回顾形成性评价的内涵演变,明确其本质是一种通过评价工具引出学生理解,并在诠释学生理解的基础上为其提供反馈的教学实践。以学习进阶作为认知基础,围绕“引出—诠释—反馈”三个环节,可设计高质量的形成性评价。同时,将教材习题等现有资源进行适当的优化加工,是教师在课堂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有效路径。
中职学校推进职普融通的战略意义、典型模式和实践策略
黄晓蕾;赵文平;陈舒婕;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,职普关系走向融通是必然趋势。中职学校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推进职普融通中具有基础性作用。职普融通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、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、满足学生多元需求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、服务产业升级以及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内在要求。在实践层面,各地各校探索了课程互选、师资共享、学分互认、联合培养、资源共享等多样化的融通模式。未来,职普的真正融通仍需从强化政策引导、深化课程融合、加强师资建设、改革评价体系、加强校际合作、创新宣传引导等多个维度持续发力。

期刊信息
期刊名称: 福建教育
创办日期:1951年
主办单位: 福建教育杂志社
刊期: 半月刊
电话: 0591-87091882
国内统一刊号(CN): 35-1017/G4
国际标准刊号(ISSN):0427-7058
公告栏
网站访问量
今日访问量: 137